饶家栋医生专访 - 肠癌治疗新方法:观察等待疗法

發佈人: 香港医务通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饶家栋医学博士

肠癌是香港第二大癌症杀手,香港亦如其他先进国家一样,肠癌日趋年轻化,香港综合肿瘤中心临床肿瘤科顾问医生饶家栋医学博士表示:“年轻化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的改变,西方饮食越来越普遍,高脂多肉少菜,加上近年年青人爱留在家中,缺少运动,体内脂肪积聚令身体肥胖,增加患上肠癌的风险。”目前肠癌的主流治疗方案,不论期数都是以手术方式切除肠道,部分直肠癌病人在手术后需要透过“造口”(即人工肛门)排便,影响病人日常生活。饶医生表示,对第二丶三期病人而言,可先进行化电疗以缩小肿瘤,如出现“完全有效”(即癌细胞消失)的反应,可采用“观察等待疗法”(Watch and Wait Approach),或可延缓手术的需要。

“忍一忍丶等一等”-“观察等待疗法”


饶医生解释:“‘观察等待疗法’指病人可‘忍一忍丶等一等’。医生会视乎肠癌对化电疗的反应和肿瘤位置,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直肠切除手术。如病人对化电疗反应良好(即肿瘤缩小和距离肛门少于5厘米),医生便会建议病人实行‘观察等待疗法’,透过定期磁力共振检查丶肠镜等监察康复进度,直至发现肠癌复发才安排手术。我在2010年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发现这疗法对病人而言是最有利丶最能维护其生活质素的治疗方案。”


采用“观察等待疗法”或可避免造口


饶医生进一步解释上述疗法为何较适合肿瘤位置接近肛门的病人,由于大肠下面近直肠位置仿如一个漏斗,如肿瘤位置低,可供切除的空位十分狭窄,假若落刀位置不够精准,肿瘤或不能彻底切除,因为只有一次机会做手术,如手术效果不彰留下残余肿瘤,将会增加复发风险。而由于肿瘤接近肛门,医生通常一并连同周遭的活跃肌也要切除,令病人失去自主控制排便能力,因而需要“造口”。先进行化电疗,再视乎情况决定是否做手术,或能避免“造口”,维持病人的生活质素。

饶医生2010年的研究后,2017年有欧洲医学统计指,约七成用“观察等待疗法”的病人,最终康复不用做手术,但仍有三成人会复发,惟在复发的病人当中,仍有九成半人最终可用手术将肠癌根治。研究显示该批肠癌复发的病人,利用“观察等待疗法”,与无复发的病人比较,两者寿命一样。饶医生说这好比给了病人第二次机会,手术并不是必然的选项。

  
饶医生于2014年获得医学博士衔头,对结直肠癌及化电疗的研究贡献良多。

推动疗法的两大阻力


目前“观察等待疗法”在香港未算普及,饶医生指主要是因为两大阻力。首先,利用“mrTRG”分级方法,以磁力共振判断病人对化电疗的反应始终是崭新概念,仍未为人熟识,亦未受香港医生广泛采用。第二是公立医疗资源,由于轮候磁力共振检查最少三至四个月,要普及“观察和等待疗法”,必须有资源安排每两或三个月检查,在目前公营服务紧绌情况下未必可行。相对而言,私营服务则较灵活,可以为病人订立适当的观察时间表,并根据康复情况作出调整。饶医生对在香港推广此治疗方案感到乐观,最重要是教育病人他们有此选择。


“观察等待疗法”渐获医学界接受


饶医生在2011年发表关于“观察等待疗法”的研究结果后,陆续有其他外国机构进行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临床价值。香港医学界亦逐渐接受“观察等待疗法”,为合适的肠癌病人带来另一个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