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癌知愈】立体定位放疗能提高治疗肺癌成效

發佈人: 香港医务通

临床肿瘤专科曾伟光医生提供。

年近八十岁的黄伯是一名长期烟民,多年前已经容易气喘,到后来甚至坐着也会喘气,2010年更确诊患上早期肺癌,但因肺功能太差不适合开刀,于是在医生建议下接受立体定位放射治疗,成功控制癌细胞,而持续回诊追踪至今七年,也没有复发或恶化迹象。

对于属于第一期的早期癌肺癌患者而言,手术可以作为根治性治疗,也是标准的一线治疗选择,但部分病人可能因为健康状况,例如肺功能不佳、不能接受全身麻醉等原因,以致无法进行切除肿瘤手术,这时患者便可选择以电疗替代,尤其是新一代的立体定位放射治疗技术(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的出现,便可令更多肺癌病人受惠,得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次数少 疗效更高在技术进步的帮助下,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可说是一种高剂量而疗程短的治疗方式,既可缩短治疗次数又能提高疗效。

它利用高精准的放疗技术,配合影像导航,令执行放射治疗时,可使辐射剂量准确地集中照射肿瘤部位,尽量减低对附近健康组织的伤害,因此能够减少副作用出现,亦因为可以大幅减少对邻近正常组织的影响,医生可以增加辐射剂量,以提高控制肿瘤的效果。

与传统的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相比,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可以将辐射剂量大幅提高至最多为传统放疗的两倍,患者只需接受四至五次治疗,即约两星期内隔日做一次治疗便完成疗程。

控制早期肺癌率可达90%至于传统放射治疗,则需要三十至三十五次治疗,患者需要连续六至七个星期、每星期一至五连续进行五次的密集式治疗。由于担心辐射剂量会伤害正常组织,因此使用的辐射剂量也较低,疗效亦相对降低。

事实上,正因为放射治疗技术有所进步,近年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也较多,除了一些无法做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之外,以往一些因为肺功能不佳而无法做放疗的患者,亦因新技术显着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所以只要他们的肺功能达到最低要求,也能接受治疗,又不会因为治疗而令肺功能进一步下降。

除了早期肺癌的放射治疗有新技术应用之外,对于较晚期肺癌的放疗亦大有进步,例如弧形调控放射治疗(VMAT)。这种新技术也能将辐射集中于肿瘤,令附近的组织较少受到伤害,减低病人出现各种副作用的机会,有助提升他们的生活质素。

早期肺癌放射治
立体定位放射治疗 传统放射治疗
疗程4︱5次,隔日进行,约两周完成30︱35次,每星期做5次,约需六至七周完成
剂量较高,剂量可提高至每次10︱12格雷或以上较低,约每次1.8︱2格雷
特点因定位准确,对健康组织影响减少,故副作用较少,因此可用较高剂量达到更有效控病副作用较多,因此不能调高辐射剂量
疗效较佳,局部控制率可达90%以上较低,约5︱6成